气相色谱仪(GC)与液相色谱仪(HPLC)是实验室中两大核心分析工具,各自在特定场景下展现独特优势。以下是泰特仪器从多个维度对比这对“实验室CP”,助你精准选择:
区别 /名称 | 气相色谱仪 | 液相色谱仪 |
原理 | 基于气-固/液分配原理,利用组分在载气(如氮气、氦气)与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 | 基于液-固/液分配原理,流动相(液体)与固定相共同竞争分离组分,可调节流动相极性增强选择性 |
流动相差异 | 惰性气体,仅运输样品,不参与分离作用 | 高压液体(1.47-4.4×10⁷ Pa),直接影响分离效果 |
试用对象 | 低沸点(<500℃)、热稳定的小分子(如VOCs、气体) | 高沸点、热敏感、大分子(如蛋白质、多环芳烃) |
领域 | 环境监测(空气污染物)、食品农残、石油化工 | 药物分析、生物大分子、复杂有机混合物 |
核心组件 | 载气源、进样器、色谱柱(毛细管/填充柱)、柱温箱、检测器(FID、TCD等) | 高压泵、梯度洗脱系统、色谱柱(硅胶/聚合物填料)、检测器(UV、荧光等) |
灵敏度 | 高(可达ppb级,尤其对痕量气体) | 中等,但可通过衍生化提升(如荧光标记) |
分析速度 | 更快(分钟级分离) | 较慢(通常10-60分钟) |
维护成本 | 较低(载气消耗少,耗材简单 | 较高(高压泵损耗、色谱柱成本) |
这两者无绝对优劣,选择取决于样品性质与分析目标;若实验室需快速筛查挥发性成分,GC是性价比之选;若深耕生命科学或药物领域,HPLC的灵活性与广谱性更胜一筹。